第四篇 方向评估
4.1.1 过程改进
组件化测试本身基于敏捷的思路,发挥测试人员的全程参与能力以及对产品的控制力度。将会结合目前已经形成的测试过程不断完善。实现测试驱动设计,测试驱动开发的过程。我们最应该落实的首要是:rd应该提供什么。我们应该如何做。这个应该在整个敏捷过程中不断明确与打通。
4.1.2 意识转变
从功能、代码的测试意识向加强产品设计、开发、评估的意识转变。测试的范畴应该更多的纳入产品设计的内容与产品评估的内容。这个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,但这部分应该尝试。
4.1.3 技术积累
从整个产品团队角色,应该尽量避免qa的角色边缘化,从整个技术发展角度,测试应该形成自己的技术文化与思路。
4.2.1 建模技术方向
建模过程梳理,目前对应的主要是流程模型的建立。
建模几个关键标准:(具体技术标准参见wiki文档)
1、 不同粒度的流程与功能在不同级别进行划分
2、 相同功能属于同一层次结构
3、 粒度细的流程模型应该对应于具体的功能,对于low level的流程模型,测试方法应该是固定的。(自动化方案也是固定明确的)
其中3是核心。
4.2.2 自动化的方向(意外的惊喜?)技术的低耦合性
A、 对应于目前的组件化测试平台—主要解决建模与模型分析的方法。
B、 对应于一套自动化框架(从产品特点来看,应该是基于数据驱动)
C、 数据,过程工具的整合维护。
从调研分析可以看到,技术的高耦性会必然带来失败。因此,组件化发展时将尽量采取技术低耦合的方式进行。上述三个框图内容彼此应该是可拆解与组合的。
由于模型建立时基于功能类聚的准则。因此,对于细粒度的模型来说,对应于非常具体的功能,也就是对应于同样的操作序列,同样的测试方法,同样的验证过程。不同的只是数据而已。数据驱动的良好嫁接。
是意外还是必然? 从基于模型测试的本身来说,必然会出现这种逻辑,模型是根据当前组件特点建立的,方法上必然具有天生的一致性。这也是模型驱动测试开发的关键。
4.3.1 质量风险
基于模型分析的方法覆盖率已被证明比手工测试创建更加彻底。(注意,这里的模型包括状态图,流程图,UML图的形式。 IBM用的较多的是UML图)
从目前组件化测试的实际结果来看,覆盖率的提升也在40%左右。
但是有一点前提依赖: 需要经验丰富的测试人员或者产品工程师进行建模。人的能力挑战是一大风险。
4.3.2 技术风险
目前模型测试技术研究方面是不算太成熟的,对于数据分析,产品评估方面的方法没有十分适合的技术,这个存在未知风险。摸索的结果可能完全错误。这一点我们希望能尽量参考业界研究,包括建模方法,分析方法。避免弯路。
同时,对于以前的测试模式,方法工具,人员能力都提出挑战。这个有较高代价,困难重重. 而模型测试本身又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。这一块得挑战不言而喻。
前途美好,道路曲折。
4.3.3 组织风险
过程改进可能面临的排斥,主要是敏捷思想带来的排斥。
4.3.4 规模失控风险
规模失控包括模型失控与case失控。
1、 case失控。包含两个方面。Case爆炸与无效case。这个对于状态图来说非常明显。微软spec是个解决方案,但是如何与我们的产品结合是个难题。对于流程图模型来说,经过人工分析抽象后,case爆炸不会存在。无效case不会出现。这种担心小很多。
2、 模型失控。主要是模型的复杂度与数量。 这个要注意一个前提,模型测试之初是为了解决复杂大型系统的测试而诞生的。因此模型的建立必须是简单,明了。高度抽象的。这个依赖于测试人员建模过程的分析与把握。
4.4 组件化测试的收益分析(具体参见wiki总结)
4.4.1 质量方面
基于模型分析的方法覆盖率已被证明比手工测试创建更加彻底。(注意,这里的模型包括状态图,流程图,UML图的形式。 IBM用的较多的是UML图)
以目前受益分析来看,覆盖率比以前提升在40%左右。
4.4.2 效率方面
以敏捷的思路来做,项目周期缩短是必然的。
后续主要是在组件分析与组件自动化方面获得较大效率提升。
4.4.3 敏捷过程的完全实施与优化
1、前期介入(建模)
2、测试驱动设计,开发(基于模型驱动)
3、迭代开发
4、维护的极低成本(模型可以更好的应对需求设计变动带来的修改代价)
4.4.4 产品设计与产品评估的尝试(产品价值)
1、 产品设计bug在试行与实际运行的几个项目中都有出现,2-4个不等。本身数量不大,但是意义很大,出现了就是好的。在锻炼大家的这种意识。
2、 产品评估尝试。如何进行产品评估,google在微模型的架构下进行驱动开发,rd与测试人员的产品设计与评估方面的区分被弱化。而这一块目前我们并没有尝试。
4.4.5 技术/流程导向性
1. 技术导向性希望能形成一定的测试方法沉淀。
2. 流程导向性希望能促进测试人员的产品全过程参与能力。
本文转自百度技术51CTO博客,原文链接:http://blog.51cto.com/baidutech/743229 ,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